说到境界,就想起了电影“大碗”里的片段。关之琳问葛优“境界”是什么,葛优捡了几块石头,把一块放在台阶下,说“你能看这么远”;把一块放在台阶上,说:“我能看这么远”;又放了一块在更高的台阶上,说:“Taylor能看这么远”;最后一块石头远远扔出了去,说,“佛,能看无限远。”
小乘佛学的最高境界是看透人世间的苦难,认为世界一切皆苦,纯苦无乐,而众生无知,反取苦为乐,人生 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只有修行继而超脱尘世,脱离人生,达到极乐世界,才能求得正果。而修行则要“身为菩提树,心为宁静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大乘佛学认为除了自己看透世间苦难以外,还需要济世救众生,牺牲自我搭救他人,慈悲就是渡他,佛曰“知我说法,如筏喻者。”就是佛说,我所说的法,好比竹筏,只是为了渡人过河,到了彼岸就不需要用筏了。彼岸即是佛的境界。佛最高的境界则是“菩提本无树,宁静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境界的不同,造成眼界的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就不同。
佛有佛的境界,其他行业也有其他行业的境界,CG也有CG的境界,当你身处低境界的时候,便不能理解高境界的思维。小时候用铅笔仔仔细细去画一条“龙”身上的鳞片,觉得那就是美,非常钦佩自己的绘画水平。现在回想,那“龙”简直奇丑无比,那么仔细去画它的鳞片,也是捡芝麻丢西瓜,顾及局部不顾整体,毫无章法。这便是自身境界的不同。
佛修行了以后,才能致使境界的提升,境界提升到某个高度,才能达成正果,CG也如此,倘若停止修行,那境界也就就此止步。
以前以为钻研软件是CG的修行,以为只要把软件里别人不能的操作练得烂熟,便是高的境界,只要能做得出某个别人做不出的效果,便是好的CG,以为三维总比二维多一个轴,多少都要有优势(囧)……
现在觉得,CG并不是因软件而存在的,“美”才是CG的灵魂。CG的修行应该专注于自身审美的提升。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在不同境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答案,这就是审美境界的不同。很多人认为白玉无瑕是美,很多人认为光影交错是美,很多人认为七彩琉璃是美……而我觉得只要能打动人心的画面,都是美。
CG虽然带C字头,但归咎词根还是Graphic;动画虽然会动,但归根到底还是由多单张的画面组成的。
有的画能让你黯然流泪,有的画能让你会心一笑,有的画又能让你浮想联翩,也许还有的画让你觉得毛骨悚然……这都是美。
有时候我想,要是我能创作出一幅画,能让人看了之后陷入无尽的幻想无法自拔,这也能算是极高极高的境界了,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如何提升个人的审美呢?或者说如何修行提升艺术境界呢?除了不断的练习,生活经历才是关键,为何?这又要提到刚才的“打动人心”了,作为一个艺术家,其工作无非是把自己内心的情感以作品的形式传达给观众,若没有生活经历,便没有内心的情感,若心中空空无他,传达什么给观众?
所以从生活中不断发掘感人之处,尽量在创作中精确、完全地传达内心的感情,这才是修行,提升境界的方法。
葛优说,境界,就是“能够达到的程度。”为了提升自身的境界,为了达到更高的程度,努力修行吧。
@染渲, 生活本作品采用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进行许可.
暂无评论,欢迎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