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电影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娱乐性的,在需要调剂枯燥现实的时候让人发泄,或喜或悲,淡化现实的波澜不惊;一种是传教型的,通过故事传达某种精神或哲理,或批判或宣扬,传达作者的价值观。当然也有一些电影是二者兼备的,让人娱乐,也传达一些道理。
我最初看过简介以后,觉得“中国合伙人”是属于传教型,传达如何努力,如何合作才能成功的励志电影,但看完电影之后我有一些困惑,觉得电影应该属于第一类,供人娱乐和发泄。
“梦想”是贯穿全片的线索,期盼高考能让自己脱离农村是梦想;期盼挑灯苦读能技压群雄是梦想;舍身作践自己期盼能赢得芳心是梦想;期盼出国赚绿色钞票是梦想;期盼被尊重被认可是梦想……但渐渐地观众发现,最终所有梦想的落脚点,都是“赚到大钱”。这似乎也很符合当下的潮流,作者还没有要灌输的意思,大家的价值观就都齐刷刷统一了。赚到大钱,你可以去羞辱曾经羞辱过你的人;赚到大钱,你可以开始学习如何干练地开除一个和你共患难的人;赚到大钱,你才觉得自己有那么点尊严;赚到大钱,甚至可以让当初甩了你的旧情人对你羡慕嫉妒恨,雪一口长恨。
在这个戾气横生的年代,看客们容易满足,高潮点也比较奇怪:观众们都在为小人物最终的富有而鼓掌,为阿Q式的豪言壮语而喝彩。
没错,赚钱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你的成功程度,但不是全部,更不能和梦想对等。
孟晓骏多次问成东青“你的梦想是什么”他都没有回答,因为他没有梦想。不同于书香门第的孟,他所有的行动只有一个原因——生活所迫,没有闲情去认真考虑“我的梦想是什么?”这太奢侈和不切实际,只是“这么做能活下来,不用回农村对稻子说英语”他就这么做了。而梦想对于孟晓骏来说是挂在嘴边的即兴演讲,说得顺口了兴许还能博得一片掌声,但他又真的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吗?在他的认知里,梦想又太廉价,鼓动人心足矣,说是他的梦想,倒不如说是他的小私小欲。落魄的时候谈梦想觉得所有人都看不起自己还觉得别人屈了自己的尊严,稍微有点钱了恨不得跟以前见过面的人都说“你得尊重我因为我有钱”,这就好像一个觉得全世界都在质疑自己性能力的人,一有机会就大声说“我真不是太监”。王阳则是梦想被现实击碎后失去了梦的能力,作为成和孟的调和者,他处处都中庸,年轻时候风流倜傥为女人写诗,被女人甩了之后烧诗,迷失了自我,甚至坦言“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的生活,才是值得的”。
这也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等着时代来改变自己,还偏要说自己要改变这个时代;本来就没有梦想,却成天挂在嘴边说梦想,说得多了说得滥了,就以为多赚点钱就是“梦想”,期盼着屌丝发家变高富帅的奇迹也能在自己身上应验,为了别人口中的乌托邦象牙塔奋斗终生,然后觉得坚持就挺幸福,就这样皱纹上了额头也上了心头。到头来发现,自己一辈子的梦想原来是别人给定的!屌丝的身份一辈子也没有改变,即便手里攒着一大堆钞票,即便身在美国,一开口,还是老家农村口音的英语;一拍电影,还是得事先录好了音照着对口型,即便如此,大家理解你的Chinglish还得很费劲。
在中国有个很奇特的现象,不论是夫妻、兄弟还是朋友合作干事业,最终都难免一拍两散。艰苦的时候相安无事,目标一致只想活下来,一旦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你才会发现所有人都有各自的小算盘,老早就计算好了该如何花掉未来的钱。大事还未成,就学二师兄分行李你回花果山我回高老庄,倘若所得和自己预期有差池,还撕破脸皮甚至大打出手。讽刺的是,中国合伙人的故事原型:新东方的三个合伙人,分分合合早已是各自为阵;江氏桥香园的两个亲兄弟,因为财产分配闹上法庭。“不要和好朋友合伙开公司”是对的。
@情
本作品采用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进行许可.
暂无评论,欢迎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