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7月23日
类型 计算机产品 /

配置表

长宽高22.8x15x18.5cm
CPUAMD Ryzen 7 5825U 8核16线程4.5GHz
核显AMD Radeon 2000MHz
内存2插槽 DDR4 3200
SSD2槽位,NvME PCIEx4 + PCIEx2
HDD盘位SATA3 x 4
网口2.5G I226V x 2 主板带WiFi网卡插槽
I/OUSB3.0x2 USB2.0x2 HDMIx1 DPx1 TypeCx1 TF卡槽x1 3.5音频x1
电源DC 19V 6.32A 120W
重量5KG
售价¥1868 (无硬盘 无内存)

WTR PRO这个型号其实还有一个N100(后改为N150)版本,售价大概是1300左右,除了CPU比5825U弱以外,内存插槽从2个减少到1个,NVME插槽也从2个减少到1个,其余配置一样。功耗更低,感觉更适合做纯NAS。

然后比5825U更强的,还有WTR PRO MAX,6SATA+5SSD,AMD 8845HS CPU,DDR5支持ECC,2个2.5G网口+2个SFP光口,价格¥4499。

NAS市场真的卷起来了,不知道群晖看到这些价格会有何感想,在群晖的产品线里,最新的入门级DS224+配了个赛扬J4125 CPU,双盘位(没有SSD槽),只有2G内存,售价高达¥2699。

预期

新家先前用的是一个康耐信N100的小主机做软路由,近乎也是顶配了,用ESXI虚拟了iStoreOS做主路由,HomeAssistant控制智能设备,还搞了个黑群晖存点电影。

但是这种小主机扩展HDD硬盘太难了,SSD插槽也只有一个,电影太多了之后小主机明显难以满足存储的需要,所以才有了新增一个NAS的想法。

如果增加一个WTR PRO N100主机,抛弃康耐信,后期可能算力会有些吃紧,部署AI模型也基本不可能了。保留两个N100又有点不环保。

所以最后还是选择购买了WTR PRO 5825U,计划转移现有的所有虚拟机,以后不论算力还是存储的扩张性也不会拖后腿。

观感

开箱之后的第一感受是金属表面涂层的手感非常好,机箱用料很扎实,沉甸甸的。

I/O面板在侧边,有点意思。对于我来说无大碍。

机械硬盘的快拆槽位是塑料的,手感比较差,而且装硬盘的和不装硬盘的槽位会前后有较大的错位,非常影响观感。插拔硬盘也不太顺滑,需要一定的大力出奇迹。

4个机械硬盘槽位的前面设计了个磁吸的盖板,估计是想掩饰一下插槽的错位,但是这个盖板后来证明会堵住所有硬盘出风口,严重影响散热。

整体观感还不错,尤其是机箱的材质用料真的良心了,现在一个NAS机箱动不动就7、8百,1800给你配个4+2盘位准系统还要什么自行车。

又购入了一张1TB的NVME SSD做系统盘,32GDDR4内存条,16THDD做存储,又花了大概2000左右,小主机硬件就完事了。

操作系统

这个机器如果买的准系统是不带任何操作系统的,你可以自选操作系统安装。

操作系统上其实我挺纠结的。

ESXI和PVE其实都比较折腾,但是灵活的资源分配这两个是首选。

黑群晖不考虑,群晖固然是好的,但其一是AMD CPU据说特别难装好黑群晖,估计装好了驱动也不完善,轻度使用是ok的,但是无法发挥出硬件的实际价值。

纯飞牛也不考虑,飞牛系统其实我之前在小主机上装过,基础功能是挺好了,但是深度使用会发现问题多多,而且扩展其他系统依赖其自带的虚拟机功能感觉也有点不靠谱,毕竟是新系统,得等它慢慢迭代成型。

其他的UNRAID,TRUENAS之流我也体验过,易用性上比较差,也不在考虑范围。

Windows嘛,也许是刻板印象会比较费电,所以也不在考虑范围,其实优化优化搞搞Hyper-v,可能还是有搞头的。

最后研究了几天还是决定ESXI,原因之一是前不久官方发布了免费版本,家庭服务器足够,其二是小主机也是ESXI,预期迁移会比较方便。

为什么不选择PVE呢?可能是用ESXI比较多,PVE不太熟悉,担心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被卡住。其次PVE其实也是收费的,完全体得订阅制每年出钱。

实际使用

然而ESXI搭配这个小主机也不完美,硬件驱动不完善,AMD CPU似乎核显无法直通,USB接口也无法直通,这将导致以后转码和运行AI模型的效率降低,USB接口的UPS也暂时不能用了。

好处是,由于CPU过于强悍,似乎直接软解转码CPU都不太吃力,小主机上五六个虚拟机同时工作,CPU占用依然很低。

先装了iStoreOS做软路由,两个网口一个做ESXI的管理口接交换机,兼LAN口,另一个直接接光猫拨号,内外网都接上了。

HomeAssistant直接迁移过来就完美运行,虚拟了一个飞牛给局域网提供SMB媒体服务,又装了个Debian12跑跑Linux程序,还开了个Win10以备不时之需。

优化下来,全开所有虚拟机待机功耗大约40W上下,加上直通给飞牛的机械硬盘时不时还能休眠,节能方面让我有点惊喜了。

跑了几天机器的缺点也暴露了,这台小主机的风道设计是真的莫名其妙,散热能力捉急。背部的风扇居然是从后面吸风吹前面,CPU出风口也是在前面板下方,之前提到的前面板把机械硬盘位置全都堵住,所以风只会从下方走,导致硬盘温度飙升。正面下方的出风口多数时候都有点烫手。

标配的电源120W感觉确实有点小了,以后如果增加HDD,四个盘位塞满的话,确实有点不够看,网上也爆出很多人的硬盘被这个电源搞坏了,计划等下次增加硬盘的时候买个大功率电源给替下来。目前只有一个M2和一个HDD运行了个把礼拜暂时没有什么问题。

总结

  1. 价格真香,期待NAS主机的价格战更热闹一点,让NAS主机不再是奢侈品。
  2. 机箱和盘架做工很好,用料扎实,唯独抽塑料拉盘托架的质感真的拉跨,和金属主体盘架的公差也有点大
  3. CPU强悍,内存可扩展性也很好,跑虚拟机非常舒服。
  4. 风道设计比较差,加上4个盘位紧凑,有点闷罐的意思,预计硬件寿命会受影响。
  5. 配的电源比较菜,大概率以后要换电源。
  6. 目前没有特别完美能发挥硬件性能,又兼顾实用性的操作系统,只能慢慢折腾着来,注重灵活性推荐PVE ESXI,轻度使用推荐直接上飞牛OS
推荐指数

本作品采用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进行许可.